現在來到高雄,可以玩點不一樣的!
就是搭乘照片中的文化遊艇當一日文青。
文青這股風潮日漸流行,讓旅行不再是走馬看花,
更要靜下心來探求其文化內涵,
我們這次搭乘的路線是來回駁二藝術特區與紅毛港文化園區兩個地點。
早上十點多先來到駁二藝術特區,走完一圈,
會發現這一系列的公仔裝置藝術到處都有,
以不同的顏色與造型呈現在大家眼前,
個人覺得最有趣的該屬右下身體穴道與痣的那一組了!
駁二早期是儲放魚粉與砂糖的倉庫群,
現在則是藝術活動的聚集地,
除了公仔,這些鋼雕也很吸引目光,
形狀與線條的表現都展現出港都堅毅與豪邁的形象。
左上牆面的塗鴨與管線自然裸露與右上的倉庫外牆類似,
有點工業又帶些街頭風格,
左下的"倉"是一個很好尋寶的地成,是販售商品的店家,
有許多來自日本的設計及趣味商品,讓我在裡面逛了許久,
其實駁二有許多店家都很有特色,只因我是星期一去的,
所以很多店家都休息,下次一定要找星期六或日去走走,
除了店家都有營業之外,也會有手創市集可逛。
午餐我們選這一家帕莎蒂娜餐廳來用餐,
還蠻推薦他們的比蕯,麵皮鬆軟、厚薄適中,
搭配微酸的蕃茄及香濃的起士,很好吃!
另外兩樣分別是蘑菇湯與烤雞翅,
也都在水準之上,特別一提的是,
服務員跟我們說比蕯要捲起來吃比較好吃,
想想也有道理,這樣可以吃到多層次的口感!
這一棟紅藍白的建築是文化遊挺的售票及候船處,
紅、藍、白是夏天海洋風格常使用的顏色,在配色上很鮮明。
候船室裡的座位與魚販的佈置,這樣的佈置讓空間增加趣味。
我們搭乘的文化遊艇是烏金號,
搭乘那天乘客只有我和老公加另一對情侶,
船上服務人員跟我們乘客一樣多,想必是因為平日的關係,
加上前一天有颱風外圍環流,還好當天船有開。
這是在遊艇上拍到的海巡艇與軍用艇,
沿途服務人員一一為我們解說這些船隻與介紹港口。
經過40分鐘的航程,我們來到了紅毛港文化園區,
右下是園區的觀海平台,
從這裡可以近距離看到大船入港及出港,
左邊是"高字塔",是旋轉景觀餐廳。
這裡是天空步道,可以清楚腑看港口,
有來玩的朋友一定要上來,整個園區盡收眼底。
在天空步道及旋轉餐廳上看著港口的貨輪進出,
這一來一往會發覺港口的吞吐量還不小呢!
這是紅毛港以前居民的房子,
從前是一個漁村聚落,因高雄擴建第二港口才遷村,
這很類似傳統閩南式建築,
園區保留了具代表的建築重新整修成為現在的面貌。
在房子裡增加一些樓梯、大型桌椅及門框,
讓傳統中帶入現代藝術的風格。
各種不同材質及樣式的窗戶。
老屋裡有一些居民以往生活、工作使用的文物。
船班到紅毛港的時候是下午4點多,逛一逛恰好可以看看夕陽,
塔台上的 I 是In,就是船要入港,O是Out,就是船要出港的意思。
晚上搭7點多的船班回駁二,晚上的港口夜景蠻美的,
不管是塔台的燈光或吊裝貨櫃機械的燈光都倒映在水中,
隨著波光的移動,好像在欣賞水上燈光秀!
在回程的船上,我們選擇坐戶外,吹吹風,也近距離看到貨櫃吊具。
左邊是晚上的船班上拍的,右邊是白天船班上拍的,
是同一組服務人員及船隻。
晚上回到駁二,燈光在老倉庫中閃耀又是另一番風情。
文化遊艇有好幾條航線,有兩個地點來回與一日三個地點停留,
我們買的是套票,除了來回船班還包含高字塔旋轉餐廳的餐點,
但套票的餐點是配好的,無法選擇,且餐點都是澱粉類居多,
個人不太推薦……。與它標榜的海鮮特色差別很大!
所以還是買船票就好,旋轉餐廳要用餐的話用單點的才會點到有特色的食物!
駁二藝術特區是舊倉庫,現在提供文創工作者與藝術家發揮的園地,
而紅毛港文化園區則是保存舊時代的聚落再加以轉型為海港觀光園區,
新與舊的融合如此恰當,藉由文化遊艇還可再欣賞港口風光,
來港都旅遊原來可以有這麼多元的體驗!